【原文】
壬寅 ①,天子饮于文山之下。文山之人归遗 ②,乃献良马十驷 ③,用牛三百,守狗九十,牥牛二百 ④。天子之豪马、豪牛、尨狗、豪羊 ⑤,以三十祭文山。又赐之黄金之婴二九,贝带三十,朱三百裹,桂姜百 。归遗乃膜拜而受。
【注释】
①壬寅:当为“壬申”,即八月三十日。距前三日。若作“壬寅”,则为九月三十日。檀萃云:“当作‘壬申’。”陈逢衡、丁谦、顾实等皆从之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三日,饮于文山之下。原作‘壬寅’,误。盖上明言‘三日游于文山’,且作‘壬寅’,是仲秋至孟冬有一百余日矣,核改‘壬申’,则五十九日,两皆密合。”顾实亦作“壬申”,即八月初十日,距前亦三日。
②归遗:人名。文山之人的首领。郭璞注:“名也。”
③十驷:四十匹。驷,量词。用以计算以“四”为单位的马匹或四马所驾的车辆。郭璞注:“四马为驷。”
④牥牛二百:牥牛,一种颈背部隆起的野牛,又称单峰骆驼。见前注。郭璞注:“此牛能行流沙中,如橐驼。”洪颐煊校注:“‘百’下本有‘以行流沙’四字,当是注文传写之讹,今删。《太平御览》八百九十九引此注在上文‘鄄韩之人所献牥牛’下。”陈逢衡从之。顾实云:洪说非也。“流沙,即今哈密东南之大沙海”。钱伯泉云:流沙,“当是今甘肃北部的巴丹吉林沙漠”。王贻樑云:“此‘流沙’乃一般名词,非指某地。”
⑤之:出,拿出。动词。“出”是“之”的本义。《说文》:“之,出也。象艸过 ,枝茎益大,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”《礼记·祭义》:“如语焉而未之然。”俞樾平议:“此‘之’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陈逢衡、顾实据下文有“又赐之”而云:“‘天子’下当脱‘赐’字。”豪马:即旄马。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旄马,其状如马,四节有毛,在巴蛇西北,高山南。”郭璞注:“豪,犹髦也。《山海经》云:‘髦马如马,足四节,皆有毛。’”洪颐煊校注:“今《山海经》作‘旄马’,‘髦’‘旄’古通用。”豪牛:即旄牛,或即牦牛。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(潘侯之山)有兽焉,其状如牛,而四节生毛,名曰旄牛。”郭璞注:“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长毛。”檀萃云:“豪牛即旄牛也,《尔雅》谓之‘犣牛’。”尨(máng)狗:长毛狗。《说文》:“尨,犬之多毛者。”郭璞注:“尨,尨茸,谓猛狗。或曰尨亦狗名。”洪颐煊校注:“尨,道藏本作‘龙’,‘龙’‘尨’古通用。”陈逢衡云:“以上下文马、牛、羊例之,则此狗盖长毛犬也,今谓之狮子狗。”豪羊:长毛羊。郭璞注:“似髦牛。”案,以上豪马、豪牛、尨狗、豪羊之属,皆全身及四肢长满长毛,盖因生长于高寒地带的缘故。
【翻译】
八月三十日壬申,穆天子在文山下宴饮。文山人归遗又献上四十匹良马、三百头役用牛、九十只猎狗、二百头牥牛。穆天子用长毛的马、牛、狗、羊等三十牺牲来祭祀文山。穆天子又赐给文山人归遗十八件黄金缶、三十条贝带、三百袋朱砂和一百筐桂皮、生姜。归遗于是合掌加额,跪地拜谢穆天子,然后收下了这些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