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甲戌 ①,巨蒐之人
奴 ②,觞天子于焚留之山 ③。乃献马三百,牛羊五千,秋麦千车 ④,膜稷三十车 ⑤。天子使伯夭受之。
【注释】
①甲戌:九月二日。距前“癸酉”一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一日,觞于焚留之山。”顾实作“八月十二日”,亦距前一日。
②巨蒐之人
奴:巨蒐之人的首领
奴。原文作“巨蒐之
奴”,疑缺“人”字,今补。
③焚留之山:山名。即焚留山。小川琢治云:此大体在洋水下游,“迫近于武威郡之武威(在今镇蕃县之塞外),亦与今不拉山山脉相当,已无异议。”卫挺生云:“所谓焚留之山,当即今马鬃山也。”王贻樑云:“当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至乌拉特前旗一带。”
④秋麦:秋熟的麦子。郭璞注:“禾也。”檀萃云:“其地苦寒,麦至秋始熟,故谓之秋麦。”陈逢衡云:“即今之大、小麦也。周正五月为秋,正割麦之时,故谓之秋麦。《月令》‘麦秋至’,《初学记》三引蔡邕《章句》曰:‘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,熟为秋,故麦以孟夏为秋。’”王贻樑云:“秋麦者,秋种之麦,《月令》甚明。”
⑤膜稷:即西域的粟米。郭璞注:“稷,粟也。膜,未闻。”檀萃云:“膜,同‘漠’,言沙漠之粟。”陈逢衡云:“膜稷,盖未去肤壳者。或曰:膜,大也,与下‘模堇’同义。”王贻樑云:“膜稷,即西膜之稷,其与中原之稷可能有品种上的差异,亦可能仅作供食之用。”
【翻译】
九月二日甲戌,巨蒐人的首领
奴在焚留山宴请穆天子。
奴献上三百匹食用马、五千头牛羊、一千车秋麦、三十车西域粟米。穆天子命伯夭收下了这些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