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天子遗其灵鼓 ①,乃化为黄蛇。是日,天子鼓 ②,道其下而鸣 ③,乃树之桐 ④。以为鼓则神且鸣 ⑤,则利于戎 ⑥;以为琴,则利[缺字] ⑦。
【注释】
①天子遗其灵鼓:遗,遗失,丢失。灵鼓,古代祭祀地祇用的鼓,鼓有四面或六面。郭璞注:“《周礼》曰:‘灵鼓四面。’《洪范》所谓‘鼓妖’也。”《周礼·地官·鼓人》:“以灵鼓鼓社祭。”郑玄注:“灵鼓,六面鼓也。”《汉书·五行志》:“听之不聪,是谓不谋。……君严猛而闭下,臣战栗而塞耳。则妄闻之气发于音声,故有鼓妖。”陈逢衡云:“饮留祈、射丽虎、读书菞丘,皆甲戌后数日内事。其献酒、奏乐又必数日。天子于其时遗失灵鼓,及觅取之,但见黄蛇蟠于其上,一时惊以为灵鼓所化。而注起居者妄书于策,郭氏不察,谓为鼓妖,失之。”案,陈说合乎科学,却未必合周朝之宗教、政治。
②鼓:击鼓。
③道其下而鸣:从地下发出鼓声。郭璞注:“从失鼓而击鼓也。鼓在地下鸣。道,从也。《韩非》曰:‘道南方来也。’”檀萃云:“言所遗灵鼓化为黄蛇而入于地下,天子之鼓乃从其下而随之鸣也。”陈逢衡云:“‘鼓道其下’,谓从菞丘之下鸣鼓而出也,如公孙瓒所云‘鼓角鸣于地中’之类。”“檀氏误解。”蒋超伯云:“汉儒所说鼓妖不尔。班书《五行志》:‘晋文公卒,枢有声如牛。刘向以为近妖鼓也。’”“汉世儒者所云鼓妖,系指异声而言,此乃龙妖之孽。”道,从,由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太尉周勃道太原入,定代地。”郭注所引《韩非子》“道南方来”出自《十过篇》,师旷论君德与音乐,“师旷不得已,援琴而鼓。一奏之,有玄鹤二八,道南方来,集于郎门之垝。再奏之,而列。三奏之,延颈而鸣,舒翼而舞,音中宫商之声,声闻于天”。案,此段盖指穆王新政,即布德威于天下。
④乃树之桐:于是就在发出鼓声的地方种上桐树。郭璞注:“因以树梧桐。桐亦响木也。”檀萃云:“嫌其鸣不可止,乃树桐以镇之,顾桐亦响木,其鸣更甚。”“以为琴而鼓之,则黄泽之人受福。如邹衍吹律,回黍谷之春。”陈逢衡云:“檀说与正文、注意皆背。盖天子因鼓道其下而鸣,则山鸣谷应,故树此响木于其地以应之。俾之长而成材,可取为乐器,则其声必宏亮。此与卷二‘树之竹’、卷三‘树之槐’一例。”案,树桐,喻指培德。
⑤以为鼓则神且鸣:以此桐木做成的鼓会发出神奇的鸣声。案,喻指政绩。
⑥利于戎:利于征伐。郭璞注:“宜以攻戎。”戎,战争,征伐。
⑦利[缺字]:利于乐。王天海云:“此处缺文当作‘于乐’二字。”喻指君德,德政。王贻樑云:“自‘天子遗其灵鼓’至此,是《穆传》中唯一一段非纪实性文字而颇具神怪色彩。灵鼓、变化、树桐,传说多见。”案,此段未必是宗教性的传说,更可能是指政治性的变革。
【翻译】
穆天子丢失了他的灵鼓,灵鼓就变成了黄蛇。这一天,穆天子击鼓,从地下传出鼓声,于是就在发出鼓声的地方种上桐树。以此桐木做成的鼓会发出神奇的鸣声,就有利于征伐;用它做成琴,就有利于礼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