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天子传

《穆天子传》(简称《穆传》),最初题名为《周王游行记》。是西晋初年出土于汲郡古墓且唯一流传至今的竹简古书,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,被学界视为一部奇书。据《竹书纪年》《史记》等相关记载,周穆王在位凡五十五年,于十二年(前965)至十八年(前959)间,两次西征,东达淮泗,西及昆仑,南至鄱阳,北绝流沙,行程共计十九万里。《穆天子传》正是记载周穆王巡狩四海的一部珍贵历史古籍。
戊寅,天子西征。鹜行,至于阳纡之山。河伯无夷之所都居,是惟河宗氏。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,劳用束帛加璧。先白[缺字],天子使[祭阝]父受之。

【原文】

戊寅 ①,天子西征。鹜行 ②,至于阳纡之山 ③。河伯无夷之所都居 ④,是惟河宗氏 ⑤。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 ⑥,劳用束帛加璧 ⑦。先白[缺字] ⑧,天子使[祭阝]父受之 ⑨。

【注释】

①戊寅:二月四日。距前“丙午”三十二日。穆王于此休整一月余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六日,骛行至阳纡山。翟本作‘戊申’。”檀本改“寅”作“申”,陈逢衡、翟云升、吕调阳、顾实等俱从之。常征云:“‘戊申’误为‘戊寅’(“寅”字古文为“臾”,与“申”字古文形似)。通学之士如荀勖等不识误译之字且如是其多,等而下者晋人堪能造此古文《穆天子传》乎?”王贻樑云:“计以时日,当作‘申’为是。”顾实作“三月十一日”,距前二日。案,不必改。穆王或于此休整,或在此作战,不必仅据里程。

②鹜(wù)行:奔驰而行,疾驰。鹜,通“骛”。郭璞注:“犹驰也。”

③阳纡之山:又名“阳山”,即今河套之阴山。洪颐煊校注:“今本《纪年》云:‘十三年春, 戊寅,天子西征。鹜行,至于阳纡之山。河伯无夷之所都居,是惟河宗氏。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,劳用束帛加璧。先白[缺字],天子使[祭阝]父受之。 公帅师从王西征,次于阳纡。’《水经·河水》注云:‘河水又出于阳纡、凌门之山。’《淮南子》云:‘昔禹治水,具祷阳纡。’盖于此也。”吕调阳云:“今河套北。”沈曾植云:“阳纡之山,盖今贺兰山。”小川琢治云:“当在穆王渔猎之渗泽附近地方,阳纡即阴山南麓之别名。”顾颉刚云:“就‘绝隃关隥’以至河宗的道路来看,似乎即是现在的大青山。”赵俪生云:“在叫做阳纡的河和湖的北面有山,这就是现在内蒙古的大青山,文献中又名之曰‘阳山’。”王贻樑云:“小川、顾实说为今内蒙古阴山,是。顾颉刚、赵俪生说为大青山,则更具体。古以其在河之北而名阳山,后则以其遮蔽阳光而名阴山。”

④河伯无夷:即河伯冯夷。郭璞注:“无夷,冯夷也。《山海经》云‘冰夷’。”洪颐煊校注:“《水经·河水》注、《艺文类聚》八十九俱引作‘冯夷’,因注而误。”陈逢衡云:“《竹书》作‘冯夷’。”丁谦云:“盖河宗伯夭之远祖,祀为水神者也。”顾实云:“无夷,盖为 戊寅,天子西征。鹜行,至于阳纡之山。河伯无夷之所都居,是惟河宗氏。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,劳用束帛加璧。先白[缺字],天子使[祭阝]父受之。 柏絮、河宗伯夭之祖先也。”于省吾云:“冯夷谓夷之国名也。死为河伯,因其为冯夷之国君,沿习既久,遂以冯夷为河伯之名也。”王贻樑云:“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卷二十五‘河伯’条云:‘是河伯者,国居河上而命之为伯,如文王之为西伯,而冯夷者,其名尔。’此说极为简明扼要。”都居:国都所在的地方。王贻樑云:“‘都居’者,台湾‘中华学术院’编《中文大字典》(1979年修订版)释为‘奠都而居之也’,较他说为佳。”

⑤河宗氏:邦国名。位于黄河上游。郭璞注:“河,四渎之宗,主河者因以为氏。”洪颐煊校注:“《初学记》六引《穆天子传》云:‘河与江、淮、济三水为四渎,河曰河宗,四渎之所宗也。’疑此注文。《史记·赵世家·正义》云:‘河宗在龙门,河之上流,岚、胜二州之地。’”丁谦云:“河宗者,河水之源在中国境内。足当河源名称者,惟星宿海与罗布泊。”然考卷四所载里程,“知河宗必指星宿海。若罗布泊,则太远而里数不合”。案,星宿海在青海,亦太远。

⑥伯夭:伯爵,名夭。郭璞注:“伯夭,字也。”燕然之山:山名。地望不确。刘师培云:“此燕然山在今甘肃境。”“非《汉书·匈奴传》之燕然也。”陈逢衡云:“燕然山,今在多伦诺尔界。”王贻樑云:“依《传》文,燕然山显然为今阴山山脉中一山,具体当今何山,尚难确定。”山,洪颐煊校注:“伪《说郛》本引此篇讹作‘上’。”

⑦劳:慰劳。郭璞注:“郊劳也。”洪颐煊校注:“本讹作‘力’,从道藏本改。”檀萃云:“郊劳,天子待诸侯来朝之礼。”束帛:捆为一束的五匹帛。帛在古代属于贵重礼物。束,郭璞注:“五两为一束。两,今之二丈。”

⑧白[缺字]:或为白圭。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,上圆下方。[缺字],檀本填作“马”。卫挺生云:“当作‘圭’字。圭,天子所执。”王天海云:“白圭,是白玉做成的圭形礼器,上尖下方。”

戊寅,天子西征。鹜行,至于阳纡之山。河伯无夷之所都居,是惟河宗氏。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,劳用束帛加璧。先白[缺字],天子使[祭阝]父受之。 (zhài)父:人名。周公之后,周穆王的卿士。郭璞注:“ 戊寅,天子西征。鹜行,至于阳纡之山。河伯无夷之所都居,是惟河宗氏。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,劳用束帛加璧。先白[缺字],天子使[祭阝]父受之。 父, 戊寅,天子西征。鹜行,至于阳纡之山。河伯无夷之所都居,是惟河宗氏。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,劳用束帛加璧。先白[缺字],天子使[祭阝]父受之。 公谋父,作《祈招》之诗者。”洪颐煊校注:“《说文》云:‘ 戊寅,天子西征。鹜行,至于阳纡之山。河伯无夷之所都居,是惟河宗氏。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,劳用束帛加璧。先白[缺字],天子使[祭阝]父受之。 ,周邑也。从邑,祭声。’程氏本惟此作‘ 戊寅,天子西征。鹜行,至于阳纡之山。河伯无夷之所都居,是惟河宗氏。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,劳用束帛加璧。先白[缺字],天子使[祭阝]父受之。 ’,余俱省作‘祭’,今悉改正。”陈逢衡云:“韦注《国语》云:‘祭,畿内之国,周公之后也。为王卿士。谋父,字也。’《祈招》诗见《左传》昭公十二年子革曰:‘祭公谋父作《祈招》之诗以止王心。王是以获没于祗宫。’杜注:‘谋父,周卿士;祈父,周司马也。……招,其名。’”卫挺生云:“祭,周公旦之后也。”雷学琪《竹书纪年义证》:“祭公谋父者,周公之孙。其父武公与昭王同没于汉。谋父,其名也。”乃其一说。

【翻译】

二月四日戊寅,穆天子向西巡狩。穆天子的车驾奔驰前行,到达了阳纡山。这里是河伯冯夷建都居住的地方,也就是河宗氏的国都。河宗氏的国君伯夭前往燕然山迎接穆天子,用五匹帛和玉璧慰劳穆天子。先奉上白圭作为觐见之礼,穆天子命 戊寅,天子西征。鹜行,至于阳纡之山。河伯无夷之所都居,是惟河宗氏。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,劳用束帛加璧。先白[缺字],天子使[祭阝]父受之。 父收下了这些礼物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昭明文选
萧统编纂的诗文总集

..